
✦
据数据统计,每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患有孤独症。孤独症干预专业性强,需要长期进行,费用昂贵,很多家庭望而退却。事实上,科学干预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孩子的症状,游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
✦
面对“来自星星的孩子”
家长有多无助?
✦
当孩子被诊断患有孤独症,整个家庭会经历一阵艰难的适应期和似乎永无尽头的求医路。
很多家长拒绝接受诊断结果,并不停追问: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患病?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患病?是因为孕期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吗?或者去了不该去的场所?
孩子身体健康,却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人说话,不与人对视,不知道遵守规则,叫名字没反应,没有同伴玩耍,这些表现,家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孤独症孩子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事实上,人们认识孤独症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了。
1943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利奥·坎纳教授报道了典型的孤独症群体。
1944年,奥地利精神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报道了轻度的孤独症群体。
1982年,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陶国泰教授正式报道4例孤独症,国人开始关注这一疾病。
如今,人们对这一疾病已经有了较多的理解。这是一种谱系障碍,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症状。

孤独症孩子的一些常见症状
孤独症群体个体性差异性较大,但存在显著的共同点——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很多家长每天都在面对一个让他们心碎的现实:无论怎么引导孩子,孩子就像听不见也看不见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不是冷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参与到这个世界里来。
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家长的错,但很多时候家长束手无策,深陷巨大的无助与迷茫中。
孤独症像一堵墙,隔开了家长和孩子的温度。打开孤独症孩子的世界,家长缺的不是爱,而是方法。
✦
PLAY游戏干预法
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
✦
从1943年世界首次孤独症报道,到1982年中国首次孤独症报道,再到今天孤独症的诊断率不断上升,医学界也在不断探索孤独症的治疗对策。
孤独症无法“治愈”,也没有特效药,但科学干预训练能有效改善相关症状。目前主要的干预训练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结构化教学、言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相关研究证明,这些方法能有效改善一部分孤独症孩子的部分症状。

科学干预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孩子的部分症状
不幸的是,这些干预训练需要专业人员提供,且需要长期进行,在经济上和时间上要求较高,这对一些孤独症儿童家庭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有些干预训练较为枯燥,需要不断重复同一动作,孩子会比较排斥,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很难长期进行。
如何让家长和孩子在干预训练中坚持下来,恢复孩子的社交功能,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美国著名发育行为儿科学家、PLAY游戏干预法创始人理查德·所罗门从事孤独症科研与干预工作几十余年,创建了PLAY游戏干预法。
PLAY游戏干预法是国际上先进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家庭为干预基地,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实施的高效、低成本的孤独症儿童早期强化干预方法。
以家庭为干预基地,以家长为干预主力,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实施,保持了干预的持续性和科学性。
为保证孩子能持续参与干预,PLAY游戏干预法强调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功能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干预。当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时,孩子就愿意待在游戏里,而不是回到重复刻板的行为中去。

根据孩子的功能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干预
每个孩子都爱玩,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PLAY游戏干预法正是基于这一点,将干预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
✦
孤独症孩子的改变
正在悄然发生
✦
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很多家长会对诊断结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接受这一结果。但早期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和预后。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的力量,不容小觑。通过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喜欢的游戏,家长可以在游戏中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感受与人相处的乐趣,并不断拉长游戏时间,让互动更加持久、深入,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游戏中与孩子互动
PLAY游戏干预法创始人理查德·所罗门教授几十年来持续关注了数千名儿童的生活,并对他们进行跟踪研究,直至他们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
他看到了发生在孤独症孩子身上的改变,看到了进步是如何发生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深受家庭早期行为的影响。
孩子年龄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越早干预,越容易取得效果。
很多家长在实施PLAY游戏干预法初期,会计算干预时长,保证每天投入2小时,但随着干预技能的提升,当他们学会将干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后,将穿衣、洗漱、吃饭等日常活动游戏化,他们会随时随地进行干预,不会再去计算干预时长。
吸引孤独症孩子参与到游戏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LAY游戏干预法顾问会通过视频和拜访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玩耍,保证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PLAY游戏干预法后,不少家长反馈,他们打破了隔在他们与孩子中间的那堵墙,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有信心能帮助孩子融入社会中。

PLAY游戏干预法能切实帮助到孤独症儿童家庭
坚持长期干预,用游戏的方式走进孤独症孩子的世界,你会看到他们身上的改变。
✦
孤独症居家干预指南
照亮孩子的未来
✦
如今,PLAY游戏干预法不仅被美国多个州政府州政府作为首推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家庭干预方法使用,也在多个国家推广使用。
武汉同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郝燕教授与其团队系统学习了PLAY游戏干预法,并招募了孤独症家庭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引进翻译、出版本书,旨在帮助到中国广大的孤独症儿童家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孤独症儿童“PLAY游戏干预法”干预指南》是写给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居家干预指南,将日常活动游戏化,进而培养孩子的社交、语言、行为和学习能力。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权威。本书为美国著名发育行为儿科学家、PLAY游戏干预法创始人理查德·所罗门鼎力之作,由武汉同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郝燕、PLAY游戏干预法中国区发展总监林玲倾情主译,内容科学、权威。
系统、全面。本书全面介绍了家长如何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干预,包括详细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PLAY游戏干预法的七个环节、如何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等,并辅以案例分析,手把手地教会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
实用、有效。本书介绍的PLAY游戏干预法以家长为干预主力,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长期干预,实用性强。当干预能够持续、有效并融入到生活之中时,效果自然而然产生,这一方法已被证明能有效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
可读性强。本书语言简洁,图文并茂,体例新颖,版式宽松,四色印刷,内设经典语录,帮助家长快速了解与孩子游戏和互动时应注意的要点,可读性强。
《孤独症儿童“PLAY游戏干预法”干预指南》内页
读完本书,你将了解如何评估孩子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感觉运动概况;如何将日常活动游戏化,与孩子有效互动,拉长游戏时间;如何随着孩子的进步,选择更合适孩子的游戏,不断辅助孩子提升其功能发展水平;如何管理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等等。
正如本书译者郝燕教授所言,孤独症孩子及其家庭面临着正常家庭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坚持,希望更多孤独症儿童家庭能从本书中受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

好心情健康